2025-05-14 04:07:53 知识 446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北京发放以旧换新补贴 26类商品单件最高补贴1000元
中国经理人领导力90后最强 日资企业排名垫底
人民币即期汇价盘中跌破6.21 贬值幅度近200点
今起93号汽油涨至每升6.16元 迎来“二连涨”
宁波高速部分路段持续大流量,这些景区停车场已饱和
时隔7年盘中再上4000点 创业板成重灾区
“自家客厅闯进了发传单的” 微信内测朋友圈广告
2014年经济年报明出炉 GDP或创24年来最低
微信上线新模式!网友:还能这样啊
薪资调查:影响薪资首要因素不是拼爹
阿里巴巴将推“存金宝” 1元玩黄金ETF
金融诈骗花样翻新 仅7%消费者维权52.7%自认倒霉
突破 人工肝与人工肾实现同步治疗
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 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的8%
英媒:中国消费力水平走弱 紧缩时代恐来临
聚美押宝海外购欲破困局 10亿元补贴难掩行业配角尴尬
借AI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 提示:或影响买房贷款
林毅夫:国内工资不断上涨 中国面临日本60年代情形
马云:阿里员工不要“拿红包”要“抢红包”
铁路宁波站部分高铁,临时停运!
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 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的8%
支付宝因抢红包活动出意外道歉 求别骂太狠
万达宣布4500万欧元收购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股权